close
這是我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,入行半年至今,還是個菜鳥,也還沒得到這行的精髓,但是也正因為處在這樣的狀態,希望能用我這個階段的角度來詮釋這個行業。拜讀過許多有關forwarder的介紹文章,其實挺多都頗艱深,不然就都是英文版居多,而且根據各間公司的不同,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說明方式,從初學者的角度描述這個行業,或許能有另一種效果。
在如今國際貿易白熱化的時代,貨品的運輸顯得極為重要。而 forwarder就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,在世界上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。
Forwarder,中文貨運承攬業,大陸稱為貨物代理(貨代),如果你問任何一個在做 forwarder的親朋好友他們的工作是什麼,99%的人會告訴你,我們就像貨品的旅行社。
旅行社本身沒有飛機、沒有飯店、甚至沒有自己的接駁車,但是你會透過旅行社幫你安排機票、住宿、行程,而旅行社會去跟航空公司、飯店、遊覽車公司訂位、訂房,這些角色就是旅行社的供應商。但是為什麼遊客要透過旅行社去購買這些服務呢?為什麼不直接跟航空公司、飯店購買就好了?
首先,透過旅行社,遊客可以統一對應單一窗口,不用分頭面對航空公司、飯店,旅行社包含一條龍服務,從你出國一直到回國的一切行程,旅行社都會幫你安排。
再者,旅行社整合的這些服務的報價,會比個別向航空公司、飯店業者直接訂位要來的划算。
最後,旅行社因為較有經驗,也因為處理的客戶較其供應商少(旅行社的客戶一定比航空公司少),因此在服務客戶上會更為周到。旅行社可能會在你出發前電話或郵件通知提醒你記得帶護照、必備用品以及到了當地該注意的事項,然而航空公司並不會做這些事情。
而旅行社的獲利方式,就是向其供應商以大量購買時段、位置以取得較低的成本,再以市場價出售給零散的遊客,賺取價差。對其供應商來說,讓旅行社透過自己提供的服務賺取利潤,可以省去應付一個個零散的消費大眾的成本,也是一樁美事。
如果你是旅行常客,或者你是帶著一整票人出遊,你的價值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就可以與旅行社平起平坐,航空公司會提供你一個比旅行社更低廉的價格,或是調高開給旅行社的價格,來吸引你成為航空公司的直屬客戶。
因此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之間是一種競合關係,零散市場航空公司就直接交給旅行社,量大的客戶航空公司就要直接接手。
照這個邏輯,許多人會認為航空公司應該比旅行社賺錢,因為他具有較大的控制權,而旅行社就像是夾在中間的角色,可有可無。
然而,航空公司有巨大的沉沒成本,也就是投資下去就無法回收、並且不論賺賠都要投入的成本。
對航空公司而言,買一台飛機就需要約30億新臺幣。
而如果某天載客率很低,也還是必須完成這趟航班,如果因載客太低取消航班,不但影響商譽,更會被民航局取消部分航權。
相較之下,旅行社只要支付人事及辦公室的成本,沒旅客的時候其不必支付運輸成本、旅客多時可以共享航空公司、飯店苦心打造的硬體設施,只要妥善拿捏客戶的種類以及和航空公司的關係,旅行社的獲利甚至可能超越這些付出沉沒成本的供應商。
而 forwarder也是一樣的道理,只是把旅客改成貨品。供應商除了航空公司,尚有船公司、卡車公司..等。
大部分 forwarder自身並沒有船或飛機,客人把貨交給 forwarder, forwarder再向船公司或航空公司訂艙,並提供一條龍服務,
從提貨、出口報關、海運/空運、進口報關送貨,各階段皆由 forwarder統整,客戶只需單一窗口對 forwarder即可掌握貨品動態。
若 forwarder處理的客戶貨量大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被船公司直接接手了(航空公司一律透過 forwarder收貨,不自己接直客)。
在email中,有個功能叫做 forward(轉寄),它會把前一封 email的所有內容、附件檔全部轉給另外一個收件者。
而我們就像是按 “forward”這個鍵的人( forwarder)。
客戶給我們一封 email(貨品),我們就把這封 email(貨品) forward給報關行、船公司、目的地分公司。
它本身不會製造、銷售任何實體商品,然而所有實體貨品的貨主都是其服務對象。
在未來的幾篇文章中,會陸續分享與forwarder相關的理論與實務。
全站熱搜